全国服务热线:400-0379-440

新闻中心 PRODUCT DISPLAY

福建人道的力量 市红十字系统全力参与抗洪救灾纪实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14 517 次浏览

  8月11日,受第9号台风“利奇马”影响,我市十个县(市、区)遭受大风和暴雨袭击,导致大量农田、房屋、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部分群众紧急转移安置。面对灾情,市红十字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时间带领红十字志愿者,参与到全市抗洪救灾工作中。

  8月12日一早,市红十字会紧急调度各县区受灾情况,向上级红会发出拨付救灾物资请求,并根据需求购置了方便面、矿泉水,调用备用救灾帐篷50顶,于下午3点赶赴受灾严重的博兴县吕艺镇,查看受灾情况,援助救灾物资。随后几天,市红十字会又根据实际向上级多次续报灾情,争取救灾物资。8月13日至18日,省红十字会四次向我市紧急调拨救灾物资到受灾一线。期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互联网人道救助项目中心主任关永巍,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李全太,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刘卫堂带领省红十字会赈灾救护部、备灾救灾中心负责人先后来我市实地查看灾情,了解受灾群众所需,就赈灾工作做出要求和指导。自8月12日至8月19日,短短一周,红十字系统向灾区紧急调拨救灾帐篷、棉被、家庭包、充气垫、睡垫、服装等共12314件,总价值141.17万元,动用救灾车辆12部次,连续6天赶赴受灾严重的邹平市、博兴县,全力奋战在赈灾前沿。

  8月15日,博兴县湖滨镇3个村庄发生倒灌,村民夜间紧急转移。灾情就是命令。得到我市汇报后,省红会以最快速度将仓库仅存的500床棉被、290个家庭包直接运送至博兴受灾地。同时,市红十字会从全市备灾救灾物资中调拨家庭包、T恤衫、拖鞋等紧急驰援博兴,在美厨公司安置点、见桥小学安置点和乐安实验小学安置点,连夜分发给受灾群众。

  “要是放到解放前发这么大的灾,我们早就逃荒去了,现在我们住得好,吃得好,多亏了共产党好,政府好。”发放物资时,美厨安置点的以为老人激动地说。

  8月12日以来,市红十字会动用救灾车辆12部次,连续6天赶赴受灾严重的邹平市、博兴县实地查看灾情、运送救灾物资、了解群众回迁情况。

  8月18日,滨州市、博兴县两级红十字会在受灾一线实地入户查看灾情时,发现博兴县湖滨镇寨卞村有近700户群众家中受灾严重,由于地势低洼,积水长时间排不出去,很多群众家中被褥都泡了水。市红十字会根据需要,现场与上级红会进行沟通,省红十字会连夜召开会议决定调拨棉被、毛巾被各1000床,家庭包700个,用于救灾工作。

  ……开始有了各种措施,众人拾柴火焰高,水位一点一点在下降,让所有的人们看到了曙光和希望。县红会马会长说要跟市红会周会长进村入户时,这是个真正进村入户的领导,乡亲们看到后就跟看到亲人一样,泪不用刻意就止不住地落,我们进到了水最深的地方,看到了被水淹没的一个一个的家。那一刻,心如刀割。周会长在未出村时就立刻给省红会领导汇报,接下来统计受灾人数,省里立刻发出了批应急物资。今天,省红会的领导来了,县委书记来了,关注的人越来越多,自愿帮助我们,捐献各种爱心的人越来越多!……所有的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博兴县寨卞村村民卞相翠在朋友圈里记录下了抗洪救灾期间的点点滴滴。

  受台风影响,邹平市连降大雨,群众被陆续转移到防汛安置点。8月11日晚上8点,邹平红十字甘霖志愿服务队接到邹平市高新实验小学安置点的紧急求助,说那里急需志愿服务。这条紧急信息就是一声召集令,志愿者们立即从四面八方赶赴安置点。距离安置点一公里的地方,水深已经达到半米多,车辆无法出入,志愿者们二话不说,趟水进入安置点,投入到装卸分发救灾物资、安置转移群众、清理卫生、消毒、登记出入安置点群众等工作中。有两位百岁老人也被转移到安置点,志愿者给予她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陪她们度过漫漫长夜。

  8月13日,省红会调拨的批救灾物资将于晚上分别到达滨州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仓库和邹平市。考虑到夜晚没有装卸工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群里紧急招募15名志愿者参与装卸。晚上10:00,救灾物资到达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仓库,近80名红十字志愿者赶到现场,仅用10分钟就完成了物资装卸。深夜11:30,支援邹平市的1000床棉被、500个家庭包到达焦桥安置点,凌晨1:30,志愿者们完成物资装卸,第二天早上7点又准时到达安置点志愿服务……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灾情发生后,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微信群里发出了向灾区捐款的号召,短短,30名捐献者向市红十字会捐款10900元,用于受灾群众救助。

  “我们去救命都没有含糊的,更别说救灾。去不了救灾一线,我们就以这种方式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市第2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卜小强说。

  据统计,8月11日至18日,全市1400余名红十字志愿者坚守在抗洪抢险、安置服务点一线,救灾物资装卸全部由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红十字志愿者完成,服务时间累计超过50000小时,为全市抗洪救灾贡献出了坚强的红十字力量。